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欧美精品VIDEOSSEX少妇,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国产欧美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区

學院新聞
學院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建工“科研育人”:工程抗震研究所建設、發展與育人之路

2019-12-18  點擊:[]


為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三全育人”工作要求,充分發揮科研育人的引領作用,建工學部結合自身特點,組織開展了“明過往守初心,擔使命講奉獻”系列講座,受到了建工師生的廣泛響應。20191217日下午330分,建工學部在綜合實驗三號樓五樓多功能廳召開第三場科研育人巡講報告會,工程抗震所教工黨支部書記劉俊副教授以《學習先進事跡,做合格黨員——吾心與工程抗震同休戚》為題作專題報告。報告由副部長李鋼教授主持,200余名師生參加。

          

                                    

不忘初心,艱苦創業,春風化雨,大展宏圖。劉俊回顧了工程抗震研究所自建校以來,以國家重大項目需求為引領,白手起家、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勇擔重任的歷程,深入講述了工程抗震所以林皋院士、孔憲京院士為主要學術領導人致力于科研育人的光輝感人事跡。工程抗震所通過拱壩挑型抗流模震試驗、強震區土壩模型抗震試驗、支墩壩縱向彎曲實驗校核等一系列重大課題,鍛煉出一支支優秀的科研團隊,在水下巖塞爆破、大壩抗震研究、核安全技術研究等國家急需的重大科研項目中克服萬難,為國家相關行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這是一代代抗震人傳承至今的精神信念,是建工學部堅持科研育人的最好體現。

最后,研工辦主任顧茜老師在總結中指出,科研育人系列講座旨在增強廣大師生對學部、專業發展更深層次的了解,切實體會科研育人和紅色基因在相關領域的具體內涵。顧老師寄語研究生,要增強集體榮譽感和使命感,守科研報國之初心,擔傳承紅色基因之使命,爭取對本專業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工程抗震研究所建設、發展與育人之路

1977年,工程抗震研究室在水工抗震組的基礎上組建而成。2002年更名為工程抗震研究所,是海岸和近海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分實驗室,也是遼寧省防災減災重點實驗室,是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和水工結構工程兩個國家級重點學科的依托單位。目前,所現有研究與技術人員24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8人,博士生導師12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林皋1951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同年到大連工學院(今大連理工大學)任教。長期從事大壩及核電廠等工程建筑物的抗震研究。199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世紀50年代模型抗震試驗是研究大壩動力特性的重要手段。1955年黨發出了向科學進軍的號召,在屈伯川院長、錢令希院長以及李士豪教授等支持下,林皋率先開展了中國第一座拱壩動力模型抗震試驗,解決了流溪河拱壩壩頂挑流泄洪振動對大壩安全影響的評價問題;接著又開展了中國第一座土壩模型抗震試驗,論證了以禮河土壩的抗震安全問題;在興建當時我國最高的白山拱壩的動力模型試驗中,為克服重重困難,提出了直接攝影法這一創新性的試驗技術,將試驗研究推向國際先進水平;發展了混凝土拱壩和重力壩的仿真材料動力模型試驗,研究了拱壩和重力壩的一些典型的地震破壞形態。大壩動力模型試驗技術的系列創新,為評價大壩抗震性能奠定了基礎。

19786月林皋接受了東北勘測設計院的委托(當時,對于一般人都不敢冒然接受的具有較大風險的這項工程任務),就豐滿水庫大壩水下巖塞爆破方案開展了大壩在爆破沖擊波和地震波的振動作用下動態特性的研究工作。他首次使用了子空間迭代法進行壩水耦聯問題的計算,并首次提出應用有限點法計算壩體上游水體附加質量的計算方法,均獲得了滿意的結果。豐滿工程水下巖塞爆破方案設計,藥塞布置方面技術先進,用藥量節省很多,爆破施工簡單,進度快,費用低,較常規圍堰方案可節約投資近870萬元,經濟效益顯著,為我國在運行水庫或天然湖泊中增建泄水洞采用水下巖塞爆破方法一次成型這項節約工程量、縮短工期的有效新技術施工方案提供了有益經驗。1980年由國家科委、水利電力部聯合組織鑒定,同年榮獲國務院基本建設委員會在全國科學大會上頒發的優秀設計獎和水電部科技一等獎,1985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988年被編入高等學校單項年經濟效益五百萬以上科技成果匯編。通過“六五”直至“九五”期間所開展的重點科技攻關,使我國關于高拱壩在地震作用下的動力分析與動力模型試驗技術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30年來,一代代大工抗震人開拓進取,勇于創新。在巖土材料力學特性及本構模型、精細化和跨尺度計算理論及數值方法、高壩工程抗震安全評價、安全監測與損傷識別、水工結構的災變機理與安全評價、海洋工程結構的分析理論、計算方法與模型實驗、生命線地震工程、重要結構地震動輸入、高層建筑結構抗震性能分析與評價、核電廠工程抗震安全評價和海洋地基與基礎工程安全評價等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成績。1999年大連理工大學采用國外引進與自主研發相結合的方式,建成了國內首臺MTS大型水下地震模擬系統。2011年,將大型水下地震模擬系統升級改造成地震、波浪和海流聯合模擬試驗系統。該系統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套可完成各種海洋結構在地震、波浪和海流單獨或聯合作用下的動力模型試驗的設備。2015年建成了國內第一個超大型三軸儀。近五年來主持國家重大項目二十余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數十項,完成了水工、港工、海工、核電、電力以及建筑結構等領域數70余項校企合作項目。近二十年來,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 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12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7項。




上一條:建工92級港工校友—水規院楊國平獲得“2019屆全國水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稱號 下一條:建工校友羽毛球代表隊喜獲”大連理工大學大連校友杯羽毛球比賽”冠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