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中國海洋工程設計大賽全國總決賽于11月27成功舉行。經過多輪激烈角逐,我校建工學部學子從全國16所高校392支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斬獲設計制作類全國二等獎、三等獎和鼓勵獎各1項,指導教師張崇偉副教授獲優秀指導教師。
本屆大賽由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東北石油大學和西安石油大學共同承辦,選取新概念導管架平臺設計與制作為主要內容,旨在推進海洋石油勘探工作的深入發展,達到“學、賽、研”三者相互促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專業知識水平,為我國海洋事業的未來發展培養人才。
我校建設工程學部海洋工程創新實踐班組織學生參加了此次大賽。海洋工程創新實踐班依托海岸和近海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和先進的實驗設備。每年招收學有余力的學生,針對海岸和海洋工程領域前沿方向,實施導師負責制,結合本科生知識體系,以實驗和實踐教學為主授課為輔,重點培養學員創新精神、獨立思考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為學員開展該領域創新實踐奠定堅實的實驗和理論基礎。此次大賽的校內組織工作于十月份開始,經過作品有效性認定和初賽選拔,評選出校級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其中排序第1位的作品參加了全國總決賽10強角逐。
由張崇偉副教授指導,閆薪如、陳靜、屈佳妮、王明四名同學組成的連理蔚藍隊完成的“基于抗剪樁基的海上雙層樁式平臺”在全國總決賽答辯環節中表現優異,斬獲設計制作組A類全國二等獎。團隊探索現有導管架基礎在不同條件下的適用性,通過前期方案構思、理論計算、基于SAP2000的有限元分析、局部試驗等過程,結合前沿科技創新成果,在結構多處細節體現了創新性,自主設計并手工制作完成一座新概念導管架平臺基礎模型。經測試,模型在沉降允許范圍內能夠承受較大的壓力,受較大風浪荷載時能保持良好的坐底穩定性和在位穩定性,擁有良好的力學性能,自重較輕,基本結構符合實際應用特征。
圖1 全國二等獎獲獎團隊及作品——基于抗剪樁基的海上雙層樁式平臺
由張崇偉副教授指導,莊月峰、張萌稞、萬健、朱訓昊四名同學組成的飛鯊隊完成的“新型導管架平臺—T4噬菌體”獲設計制作組A類全國三等獎。團隊設計靈感來源于在大自然優選之下留存下來的T4噬菌體,雖然形狀顯得很是怪異,但是團隊相信它在結構強度方面也必然有很大的優勢。平臺模型整體框架呈三角形,內有三根豎直桿件組成的桁架結構承受豎向荷載,樁結構由三根短樁組成,與承重結構通過水平橫梁和傾斜桿件連接,能夠為結構提供抗傾覆能力,同時基座處的擋沙板也能夠提高平臺的抗傾覆能力。整個結構具有小水面線特點,顯著降低海浪對結構的沖擊力。
圖2 全國三等獎獲獎團隊及作品“新型導管架平臺—T4 噬菌體”
此外,馬主迪、陳泓孜、郭萱三名同學的“海油小巨人”(指導教師許條建、叢培文)獲設計制作組A類全國鼓勵獎及校賽二等獎;郝溢賓、尚寶怡、劉嘉琦、王一帆四名同學的作品(指導教師勾瑩)和米姝璇、汪嬌、丁維高、姜一銘四名同學的作品(指導教師張崇偉)獲校賽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