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丹麥DHI、ICAPHMA-18會議、芬蘭阿爾托大學、拉普蘭應用科技大學邀請,我單位李玉剛、喬東生于2018年11月21-12月4日,赴丹麥、芬蘭進行了學術訪問。
11月23-24日,訪問了丹麥DHI,介紹了大連理工大學深海工程創新實驗基地,針對實驗室建設、管理、維護等進行討論,參觀了其擁有的Offshore Wave Basin實驗室20×30×3米水池,Shallow Wave Basin實驗室35×25×0.8米水池;之后雙方又針對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培育項目海洋工程環境實驗與模擬設施中的風浪流功能初步概念設計方案進行了深入交流,對功能定位、設計方案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擬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等進行了溝通;最后針對“海上風能技術(Offshore wind turbine technology)”為主題的相關水池試驗技術開展學術討論,李玉剛做了題目為“海上風電基礎多樁結構優化設計”的學術報告。
11月25-26日,參加了ICAMET-18國際會議,在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分主題會場,喬東生做了題目為“Snap load induced by slack-taut process in a taut mooring line”的學術報告,與參會專家進行了討論和交流。
11月27-29日,訪問了阿爾托大學,參觀了Aalto Ice Tank實驗室40×40米的冰池,針對冰池的建設和維護問題進行了討論;該冰池采用噴射乙醇降溫的造冰原理,對形成的粒狀冰靜強度、彎矩等特性測量方法,船舶在冰中的拖行阻力測量方法等進行了學習和交流;針對海洋工程環境實驗與模擬設施中的冰池初步設計方案進行了深入討論,對模型冰、粒狀冰兩種實驗室造冰的優劣進行了討論和交流;與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Pentti Kujala教授團隊針對“海冰對海上結構物的作用(Ice load on the offshore structures)”為主題開展了學術交流,喬東生做了題目為“考慮冰荷載的系泊系統設計”的學術報告。
11月30-12月2日,訪問了拉普蘭應用科技大學,參觀了Arctic Civil Engineering和Mechanical Engineering實驗室,介紹了大連理工大學深海工程創新實驗基地、海洋工程環境實驗與模擬設施初步概念設計方案,并進行了實驗室建設和管理方面的交流;針對主題為“極地海洋工程結構物設計(Design of offshore structures in the artic area)”開展學術研討,李玉剛做了題目為“海上風電基礎結構抗冰概念設計”的學術報告,喬東生做了題目為“極地海洋鉆井平臺的概念設計”的學術報告。
出訪總結:針對大連理工大學深海工程創新實驗基地建設、海洋工程環境實驗與模擬設施初步概念設計方案、極地海洋工程結構物設計等主題,以實驗室參觀、專題討論、學術報告、經驗分享交流等方式,與丹麥DHI、芬蘭阿爾托大學、拉普蘭應用科技大學等單位的相關科研人員進行了深入的學習、溝通、交流,既開拓了專業領域的知識,又在實驗室建設和管理方面增長了經驗。

訪問丹麥DHI 訪問阿爾托大學,與LI Fang博士交流

訪問阿爾托大學,與Pentti教授交流 訪問拉普蘭應用科技大學
附:行程單
11月21-22日 離開大連,抵達丹麥
11月23-24日 訪問丹麥DHI,海上風能技術學術研討會,參觀Wave Basin實驗室
11月25-26日 參加ICAMET-18會議及分會場報告
11月27-29日 訪問阿爾托大學,海冰對海洋平臺的作用學術討論會,參觀Aalto Ice Tank實驗室
11月30-12月2日 訪問拉普蘭應用科技大學,極地海洋工程結構物設計學術研討會,參觀Arctic Civil Engineering和Mechanical Engineering實驗室
12月3-4日 離開芬蘭,返回大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