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麻省理工學院Caitlin Mueller邀請,大連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何政教授赴美國波士頓劍橋市參加2018年第58屆國際薄殼與空間結構學會年會(IASS-2018),會議日程包括大會主旨報告、分會場報告和專題討論。參會行程安排如下:
7月14日:離開大連,經北京、舊金山、紐約中轉,于7月15日上午抵達波士頓、入住酒店;
7月16日:上午大會注冊報到和主旨報告、下午分會場報告;
7月17日-19日:大會主旨報告、個人報告演講、分會報告、專題討論;
7月20日:上午退房,經華盛頓、北京轉機,于7月21日晚上回到大連。
此次第58屆國際薄殼與空間結構學會年會,參會人數較多,超過400人,會議雖為年會,但參會人數每年持續增長,從最初的僅限于混凝土實體薄殼的國際會議,逐步引入大跨空格結構、結構形態學、高層建筑結構等領域議論主體,參會人員的專業以從原來的傳結構工程人員,逐步擴大地震工程、建筑學、藝術、計算機等專業人員參加,影響范圍越來越深遠,每次會議的學術交流氛圍很濃厚,尤其今年在MIT舉辦,宣讀論文的評審過程較以往更為嚴格,大會主旨報告學科交叉特色顯著,尤其是以MIT某一建筑師的主旨報告給人印象更為深刻,以講故事的思路把持續幾十年做的一件事情說到非常豐富多彩,得到全體與會人員的長時間掌聲,在參會人員在MIT這所高等學府真正體會到了學術研究的純粹性、嚴謹性和趣味引導性。
本人也受邀在會議第二天的下午做了“PSO-based Size Optimization for Seismic Design of High-rise Frame-core Tube Structures”的分會場口頭宣讀報告,就框架核心筒超高層的構件優化算法的改進及設計進行了匯報,由于該口頭報告安排在晚餐之前最后一個進行,報告結束后與部分會場人員的討論主要在晚餐階段進行。從今年開始,本人團隊的工作重點一部分轉移到參數化結構設計領域,更多的是結合這個主題的研究工作,與IASS參會代表們進行探討,尤其是和其中的結構形態學的專家們進行交流。
參會期間,還遇到了來自國內多個高校,如同濟大學、清華大學、哈工大、北京工業大學等高校教師以及博士生們,茶歇期間也和他們進行了廣泛的交談,增進了友誼,是一次收獲頗豐的參會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