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20年,我們看到香港的基本經濟制度沒有變,經濟自由度連續多年被國際權威機構給予高度評價,而且在中國參與全球化的過程中,香港的作用發揮得越來越好。”當被問及如何評價過去20年的香港時,華潤集團董事長傅育寧不假思索地說道。
作為資深的“香港通”,傅育寧已經在香港工作了19年,幾乎見證了香港回歸以來全程的發展變化。在回歸20周年紀念日前夕,傅育寧在北京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香港是華潤的發祥地,也是全球商業機構青睞的商業福地
憶及過往,傅育寧感觸頗多。“華潤的很多業務都是從香港起步,然后在內地發展起來的。”1938年在香港創立的華潤,從一家主營外貿的小商號發展為世界500強排名第九十一的多元化企業。傅育寧認為,香港獨特的優勢發揮了重要作用,“香港是華潤的發祥地。”
1984年,第一家華潤萬家超市在香港開業,如今發展成為業務規模位居中國前列的連鎖超市;上世紀90年代初,華潤在香港涉足地產業,將香港都市綜合體開發和運營的經驗帶到內地,成為內地知名的綜合地產開發商;還有現在排名中國咖啡連鎖品牌第二的太平洋咖啡,也是1992年創立于香港,然后由華潤收購后帶入內地的……“華潤利用香港薈萃全球先進商業模式的優勢,通過學習消化、吸收轉化,形成了今天的業務格局。”傅育寧總結道。
事實上,作為亞洲首屈一指的商貿中心,香港不只是華潤的發祥地,也是全球商業機構青睞的商業福地。現時,全球有近8000家公司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或辦事處。在香港上市的1900多家上市公司中,內地企業占了一多半。
“這從一個很重要的側面印證了,香港的確是一個著名的全球金融中心。”傅育寧解釋說,香港有龐大的國際資本活躍在市場上,對內地企業而言,在香港融資不僅可以獲得國際資本的資金支持,也能夠在客觀上提升公司的國際化水平,增強公司開拓海外市場的能力。
回歸以來,華潤先后有7家公司在港上市,目前80%的資產已進入上市公司平臺,通過上市從資本市場累計獲得1400多億港元的資金。
除了活躍的資本市場和自由的競爭環境,傅育寧還將華潤的發展歸功于香港的另一項重要優勢:法治。“香港是個高度法治化的社會,無論是法律完備程度還是整體監管水平,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標準”,傅育寧表示,中資企業在香港的發展不僅得益于有競爭力的稅制安排,廉潔高效的政府、公平的商業環境,成熟的法治文化也對推動中資企業合規經營、改善公司治理結構、提升國際競爭能力有很大幫助。
“一國兩制”讓香港與內地互利雙贏,這項探索是成功的
內地30多年的改革開放進程,香港不僅是外資的主要來源地,也是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重要窗口。香港既為內地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也借助內地經濟發展大潮發展了自己。“能形成這種互利雙贏的局面, 一國兩制 發揮了極其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傅育寧說。
這個被傅育寧認為是“極富創意”的構想,猶如香港發展的定海神針,在關鍵時刻穩住了人心,穩住了資本,也就穩住了香港的經濟。
2003年,香港遭遇非典沖擊。“那是最蕭條的時候,街上沒人,平時很熱鬧的餐館有時候就只有我和太太兩個人吃飯。整個香港可以說是人心惶惶。”講起那段經歷,傅育寧有些動容,“這時候是中央政府站了出來,大量援助香港急需的醫療物資,堅定了香港市民渡過難關的信心。”他還特別提到了非典之后推動的“個人游”,“大量內地游客進入香港,零售業、旅游業迅速繁榮起來,有效拉動了香港經濟的復蘇,恢復了市場信心。” 傅育寧認為,在香港隨后幾年的經濟發展中,“個人游”所起到的拉動作用越來越明顯,說明中央政府當時采取的措施及時而有效,為迅速扭轉非典帶來的不利局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非典過后,隨著CEPA(“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的簽署,內地市場進一步向香港的服務業開放,使香港的服務業專業人士能夠參與國家的經濟建設。傅育寧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很多香港專業人士融入國家經濟發展的主動性。
他清楚記得,2007年香港回歸10周年的時候,香港幾家民調機構的民調結果顯示,中央政府在香港民間獲得的支持率達到了空前的高度,“這與2003年之后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是密不可分的。”
除了應對非典,香港在遭受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都得到了中央政府強有力的支持。傅育寧表示,從香港過去20年的危機應對來看,“一國兩制”是確保香港繁榮穩定有長遠意義的制度安排,取得的成效在香港社會是有目共睹的。“作為一項前無古人的探索,回頭看這20年,這個探索總的來說是非常成功的。”傅育寧強調。
借助“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和龐大的商業網絡,華潤正將兩地合作引入新領域——脫貧攻堅。“我們在積極推進的一個舉措,是把香港高度發達的消費市場和我們在內地貧困地區建立的 希望小鎮 生產的優質產品對接起來。” 傅育寧介紹,從1962年開始,華潤五豐就扮演起供應港澳鮮活冷凍商品“三趟快車”的角色,被稱為“香港人的菜籃子”。如今,華潤在廣西百色、河北西柏坡、湖南韶山等地的“希望小鎮”生產的優質農產品,已經通過華潤在香港的渠道裝進香港市民的“菜籃子”。“我們在為香港市民提供好產品的過程中,也幫助小鎮居民增加了收入。”談起華潤已經建成的8個“希望小鎮”,傅育寧頗為自豪。
為香港轉型發展前景感到樂觀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逐步推進,華潤也在過去3年加快了國際化拓展力度,推動華潤產業轉型創新。傅育寧說:“我們提出了 全球定位、全球標準、全球領先 的發展策略,在該策略的執行過程中,香港專業團隊、專業人才的優勢是很突出的。”
如今,華潤正在全球范圍內搜集好產品提供給內地的消費者。在這個過程中,傅育寧非常看重香港專業團隊的作用。“首先,香港非常活躍的投資銀行、專業的中介機構會幫助我們迅速在全球范圍內搜索到投資目標,并達成有利于雙方的交易安排。”傅育寧舉例說,無論是收購新西蘭的蜂蜜、蘋果、三文魚,還是澳大利亞的醫療服務機構,香港這些跨國中介機構在海外融資、審計、凈值調查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香港中介機構確實比其他地方的中介機構擁有更廣闊的國際網絡和豐富的專業經驗,這個優勢是非常明顯的。”傅育寧說。
除了專業服務優勢,傅育寧也指出,香港的總部經濟價值、融資平臺價值以及產生這些價值的法律制度環境、人文環境、營商環境、區位優勢仍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領先。他說,“這些都是香港搶抓 一帶一路 機遇,謀劃新發展必須珍視的競爭優勢。”
也正因此,傅育寧對香港未來的經濟發展“感到樂觀”。“新一輪的開放,特別是 一帶一路 建設的推進,香港是極其重要的節點。”他認為,“一帶一路”建設為香港專業人士發揮自身優勢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也給香港經濟的轉型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
“不過,香港經濟轉型、結構調整的路還很長。”在表達樂觀的同時,傅育寧冷靜指出,除了擺在眼前的貧富差距、房價過高等問題,年輕人上升通道受阻同樣讓人擔憂。
“香港的年輕人敬業、專業水準高,熱愛生活,也渴望有事業發展的空間。”華潤集團共有約2000多名香港籍的青年,提起他們,傅育寧給予很高的評價。在“希望小鎮”的建設過程中,華潤派出不少香港籍的年輕員工,讓他們體驗扶貧工作,進一步了解內地社會。傅育寧表示,這對香港年輕人的成長及增加對內地的了解都很有幫助。
隨著國家對外開放格局的進一步拓展,傅育寧相信香港年輕人會有越來越多發揮特長的空間。對于那些有志于抓住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機遇的香港年輕人,傅育寧希望他們更多了解和學習祖國的歷史文化。“只有這樣,香港年輕人才能真正融入國家發展進程當中。”
資料介紹:
傅育寧,男,1957年出生,博士學歷,高級工程師,我校水利系1981屆畢業生。曾任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招商局國際有限公司主席、招商銀行董事長、中國南山開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深圳赤灣石油基地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赤灣港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南山開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香港友聯銀行有限公司主席、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等職務。2014年4月23日,任華潤(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華潤(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潤”或“華潤集團”)是一家在香港注冊和運營的多元化控股企業集團,其前身是1938年于香港成立的“聯和行”,1948年改組更名為華潤公司,1952年隸屬關系由中共中央辦公廳變為中央貿易部(現為商務部)。1983年,改組成立華潤(集團)有限公司。1999年12月,與外經貿部脫鉤,列為中央管理。2003年歸屬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直接管理,被列為國有重點骨干企業。華潤集團下設7大戰略業務單元、14家一級利潤中心,實體企業2000多家,在職員工45萬人。集團核心業務包括消費品(含零售、啤酒、食品、飲料)、電力、地產、水泥、燃氣、醫藥、金融等。華潤的多元化業務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和市場競爭優勢,其中零售、啤酒、電力、地產、燃氣、醫藥已建立行業領先地位。